廊坊旅游文化论文(谁能帮我找一篇写京津冀一体化对廊坊影响的论文)
一、廊坊市的名人名事有哪些
廊坊名人
廊坊名人
古代名人廊坊人杰地灵,是名人辈出的地方,仅青史留名的就有五六百人。
(1)历代王朝的名臣达官主要有:三国时期魏国中书监刘放、唐代工部尚书张仁宪和辽世宗宰相韩延徽、宋太宗宰相吕端、元朝开国宰相史天泽、明代吏部尚书施礼,以及清代五部尚书郝惟纳、浙江巡抚袁懋功、翰林院编修兼雍正侍讲学士陈仪。陈的第三子陈玉友曾任台湾知府,因政绩显赫人称“陈台湾”,至今岛内留有纪念他的庙宇数座。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元代民族英雄文天祥、清代名吏彭鹏等外省籍历史名人也曾在廊坊地域供职或羁留。
(2)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北洋政府总理张绍曾、爱国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3)著名的革命先烈有: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张采真、八路军一二零师独立二旅旅长魏大光、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重庆地下党《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陈然。
(4)建国后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领导人有:孙毅、荣高棠、薛明、张勃兴、申健、张百发、刘卫东等,总数不下百人。
(5)文化艺术界名人有:戏曲表演艺术家郝寿臣、张云溪、李少春、朱大观、白云鹏、鲜灵霞、古文月和玉雕大师潘秉衡、国画大师刘凌沧,以及武术泰斗、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等。挖掘名人资源的意义在于,对名人故居、祠堂、家谱和业绩的寻访,历来是旅游业的热门项目.
当代名人
(1)雷金池。河北徐水人,1940年出生于天津静海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廊坊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廊坊市委主委,廊坊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张玉华。 1964年生于河北省大城县,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97年中国画坛百杰,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河北省人物画研究副会长,廊坊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
(3)袁爱民,别署行斋。1962生于河北安次,1998年毕业于华北石油教育学院美术系,2000年进修于天津美院国画系,书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全国首届行草书画展铜奖,全国第二届楹聊展铜奖;世界华人书画展银奖;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协创作委员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石油书协副主席,廊坊市书协副主席。
(4)尚林德。 1952年出生于河南许昌。现工作单位河北省廊坊文文联。尤功书法,师承刘炳森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廊坊画院画师。
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华北五省市书法展获书法奖。河北省书法精品展获一等奖。美术作品入河北省美展等。近年来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奖。书法作品曾赴日本、巴西、南韩、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参展并被收藏
(5)陈学义。男,1941年10月生,河北永清人,1970年8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河北杨村师范专科学校,现任廊坊市政协委员会副主席。文化交流团团长,现为廊坊市海外联谊会会长,廊坊书法家协会顾问。自幼学书,遍临名家字帖,尤擅颜字。1989年参加巴西书画展,作品被馆藏。
(6)南孝璞,字子玉,斋号墨香轩。1951年6月1日生于廊坊市安次区,1987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术学院。现任职于廊坊市委统战部,时任廊坊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文化交流团秘书长,廊坊市海外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
1982年参加廊坊书法培训班,师承高鸿源先生,1987年参加无锡书法艺专学习,于89年毕业。习书期间曾受到刘炳森先生的亲自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廊坊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7)刘德,字东灏,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河北省大城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廊坊市政府机关工会主席。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12月参军,先后在国防科委、第二炮兵某部队服役。毕业于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授少校军衔。1989年转业到廊坊市政府机关任秘书科副科长、机关工会主席等职。现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二、谁能帮我找一篇写京津冀一体化对廊坊影响的论文***我非常感谢
摘要:从分析廊坊特定区域的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出发,着力研究廊坊在如何科学引导、规范和管理都市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上的创新努力。
关键词:
关键词:廊坊;都市农业;京津冀一体化
廊坊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华北平原,一直是我国农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在京津冀具有一定代表性。伴随京津冀一体化的加快发展和京津冀城市群的迅速形成,廊坊及京津冀周边的农村经济正迅速向都市农业方向发展,这种新兴的农业经济业态,在助推农民增收和地方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本课题组从分析廊坊特定区域的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出发,试图为探索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产业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起到先导和引领作用。
1廊坊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圈内进行的农业,是城郊农业的高级阶段,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农业的特征。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对于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中的京津冀地区,在增加土地产出、美化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廊坊近几年来的都市农业发展趋势逐渐显现,本课题组通过大量资料整理与座谈交流,对廊坊的都市农业作了以下概括分析:
1.1发展现状
1.1.1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都市农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廊坊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力度,产业化项目建设无论在规模、投资还是在进度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加强了项目建设。2011年年初,廊坊市确定了100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1亿元,是去年的2.7倍,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有13个,创历史新高。2)设施农业“园区化”。通过大力开展以“示范园区促招商”的工作,完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为引进建设大项目搭建高效平台。3)针对京津市场需求,开辟了多种经营形式。全市目前已形成农业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办公、农家乐等新兴产业。如永清县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辟了以民俗风情、生态观光、绿色采摘、农家接待为内容的特色农村旅游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发展民俗农家院80余家,其中杨家营村获得“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4)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廊坊大力组织实施“百龙腾飞”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经拥有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品牌37个,其中河北省著名商标14个,河北省名牌11个;汇福、梅花、福成、燕北获中国驰名商标,华日获中国名牌称号。5)大部分农业生产基地已实现规模经营。6)农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廊坊市农村已经出现了多形式、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了广大农业及相关产业,遍布了生产、加工、运销、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
1.1.2都市农业已成为廊坊农业发展新方向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廊坊确立了城郊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使都市农业成为廊坊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四届五次全会上,廊坊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郊—都市型”和“生态—集约型”农业为方向,以“休闲、高端、集约”为定位,以发展现代新型农业业态为主线,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建设“三个示范基地”,即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特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做强“十个产业园区”,即建设三河高端食品产业园区、大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香河国际农产品交易物流产业园、广阳金丰国际农展观光博览园区、安次欧华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永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固安优质蔬菜科技观光产业园区、霸州温泉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文安杂粮营养食品产业园区、大城休闲食品产业园区;构筑“六大主体板块”,即构建高端食品生产、优质农产品交易、高端商务休闲、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温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休闲食品生产六大主体板块;实施“四大重点工程”,即实施园区带动工程、企业提升工程、基地优化工程、品牌打造工程;努力实现“三个大幅提高”的奋斗目标,即农产品总量和品质大幅提高,单位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1.2存在问题虽然廊坊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发展力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满足京津冀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和京津冀都市圈群体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1.2.1少农业精品品牌,无法凸显品牌效益近几年具有廊坊特色的优质粮食、蔬菜、花卉、畜产品等多种农产品已基本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也正快速发展,部分农副产品已在京津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在品牌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上,仍大大缺少精品品牌、特色品牌,如大城的驴肉、窝头、小枣;三河的小烧鸡、豆腐丝;文安的小杂粮等,包装粗糙,外观不精美,加工简单,品质保存期也短,很难有吸引力,不仅无法实施品牌策略,更难有较高效益。
1.2.2农业管理耕作模式较粗放,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不到位 1)种养品种上,仍然以传统大路农产品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所占比重不高。2)种养方式上,仍然有相当多的农业经营组织摆脱不了传统农业的枷锁,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管理耕作模式较粗放,设施农业比重较少,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比重较少。3)协作方式上,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存在规模小、组织松散,对农户约束力弱的问题。
1.2.3农业劳动力总量减少,新生代劳动力奇缺,劳动力质量相对较低随着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廊坊农业劳动力总量逐年减少,有知识技能的人尤其是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或深造,人才流失严重,因而廊坊新生代农业劳动力的补充相当有限,劳动力老化现象日趋严重,导致劳动力质量逐渐低下,现有农业劳动力群体中真正“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农户寥寥可数,极大地阻碍了廊坊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4农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技培训开展不够广泛廊坊农业在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上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比例偏低,且绝大多数都在45岁以上。第一线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的出现,造成农技培训开展范围狭隘,无法调动农户培训的积极性,延误了农户掌握各类先进农业技术的时间,妨碍了都市农业的有序发展。
2京津冀区域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都市圈内的各城乡区域都有着和廊坊相近的特点,也都是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一员,并在农业产业发展的选择上都将朝着都市农业方向探索发展。因此,本课题组从廊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对京津冀区域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建议和对策。
2.1加强政府间区域性沟通合作,为都市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都市农业发展趋势,京津周边城乡应按照“同城化”发展思路,利用京津在资金、科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加强与京津的沟通与合作,消除都市农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按照“错位”对接融合的构想,就圈内都市农业中长期战略及规划思路、区域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重点从决策层面加强京津冀区域间的协商、对话,制定共同行政准则,这是京津冀都市农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都市圈各城市共赢发展的基础。
2.2加强与京津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链接,谋求区域合作空间北京的都市农业发展在北方较为领先,其五个发展圈框架基本成型,即: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以规模化的产品农业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以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为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这种模式为周边城乡紧密结合大北京的发展趋向提供了合作机会,为构筑京津冀一体化中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了发展平台,不应错失良机。
2.3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对都市农业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应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广泛宣传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让现代农民了解新兴农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增强对生态环保种养殖的认识。同时,各级相关部门要借助优秀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示范基地,建立新生代“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职业培训体系。另外,各地政府应就如何规范并合理利用外来农业劳动力出台一些政策,使所有农民都能融入到都市农业的发展中。
2.4加强对农业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为都市农业提供软硬件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顺利与否,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很关键。在与京津“对接”发展中,廊坊、保定、唐山等地已率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和资金投入,但在技术投入、融资渠道等方面还需完善。
2.5构筑城郊型休闲都市农业,为休闲城乡拓展发展空间针对京津游客乡村趣味体验休闲增长趋势,应优先引导和培育集采摘、种养、垂钓、农家乐、购物等乐趣于一体的休闲生态产业链,特别是以特色种养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休闲产业。目前京津冀周边多数城乡区域还没有开发,但此产业正是发展都市农业的新方向,很有发展潜力,应提早“错位”规划经营。乡村旅游开发应在自身品牌、品质、特色、新颖等方面做文章,尽量在档次、功能、创意等方面别具风格。
2.6注重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平衡,实现都市农业与城乡发展有序和谐
要引导和鼓励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和使用。可以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以平衡和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加大对农户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树立起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要以休闲现代和绿色环保理念营造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相结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幸福。
总之,都市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围绕城市、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具有生产基地、生态屏障、旅游休闲、引导辐射和示范教育等多种功能。因此,作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各地城乡发展都市农业,可谓必将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必将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健康有序发展,也必将带动农民增收。
参考资料
[1]中共廊坊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 2011(1):12-15.
[2]刘斐,戴学来.论实现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7-32.
[3]李忠新.用现代理念谋划现代农业.济南日报,2010(1):27-28.
请采纳!!!!
三、安次的那个廊坊师范学院属于哪个街道或乡镇
廊坊师范学院属于爱民西道100号;
廊坊师范学院(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河北省廊坊市,是河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安次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56年改建为河北廊坊师范学校。1964年更名为廊坊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廊坊师范学院,成为省属本科院校。2005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与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廊坊师范学院。
科研机构:
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史学与区域史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材料化学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造型艺术研究所、环境艺术研究所、书画艺术研究院、视觉传达研究所、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所、建筑信息化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物流规划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所、营销科学与创新研究所等。
科研成果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自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含平台类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4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项,各类专利授权98项。学术论文被SCI、EI、SSCI、CSSCI收录780余篇,专著、译著近180部。
关于廊坊旅游文化论文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