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旅游朋友圈段子(然后又对你开放是一种什么心理)
一、为什么有人说要远离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
谁在说这话?好像是为我说的吧,我离开了上海这个家回到故乡买了套公寓房做了空巢老人,就是为了远离那个把旅游当生活的人,此人是谁?是我的妻子。对旅游我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对家人还是很宽容的,我的退休金全是我妻子领取,先是我自己省出了钱,拿了5千元给我妻叫她去旅游,也就是说这旅游开头是我主动支持她去的,但是旅游只能偶尔为之,如果迷恋着旅游,或者整天不在家,经常热衷于聚会聚餐这就引起了我的反感,为什么?在经济上我的退休金是我妻子领的,她旅游或聚会聚餐就不回家,她有时扔给我十或二十元要我自己买伙食,有时对我说菜冰箱有你自己烧吧,有时给我烧一、二个菜作为我的伙食,一星期她能在家几天?我在家看小狗,自己做饭,到后来几乎天天不在家,我既看家,做家务,伙食费也常常自己的钱来买,那我的退休金不就是她的净收入了吗?所以把我的宽容当自己的“福气”了,人总是会算的,既然你不在家,那我也可以不在家,你喜欢到处跑,我也可以回家乡住,这样我就全面收回我的退休金,她不愿意可是她没道理,国家退休金是给我的,她不愿意也没办法,所以任何事不要做得过分,如做得过分那最后真正倒霉的还是自己。
旅游热其实在中国只是一股子风,真正在旅游者享受其美好体验的旅行者极少。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一种时髦,如果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不仅会跟在后面花钱买罪受;而且还会因为旅游次数太少,被一些旅游达人讥笑和指责。
跟那些旅行达人混在一起,你必须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花费一大笔钱“周游列国”。然而,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表明你已经到过五湖四海或“亚非拉”。但是,旅游文化方面,基本上只能够说出一个大概。在经济核算上得不偿失,收获甚微。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现在旅游,已经成为诸多行业赚钱的无本生意,所以全力推广,各种方法洗脑。
本人祖籍浙江,出生在上海,定居在江苏。曾经在北京、深圳两个一线城市有过工作经历;在上海、陕西西安、浙江绍兴、江苏南通和常州,都有工作和生活经历。可能因为见多识广,所以一直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太多资金用于外出旅行。
本人的旅行审美要求很高,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城市,都因为业务繁忙没有全部领略过当地的名胜古迹。而且,本人喜欢欣赏“名胜”,不太喜欢“古迹”;喜欢大自然,不太喜欢那些寺庙和古代豪宅。
在内地旅行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的背景下,本人的旅行诉求一再受到负面影响;对于“买买买”,以及走马观花形式的旅行,更是比较排斥。因为本人的旅行,着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到之处除了领略风景之外,还要充分感受旅游地的人文习俗;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陶冶自己的情操。
非常遗憾的是,朋友圈的一些旅游达人,在“周游列国”之后,胸怀并未看涨,还是一副小市民的格局。所以题主问得好、说得好;三观不合,还是“各自为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世界那么大,你也看不过来!
退休人员,收入不及上班一族,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没有必要都花费旅行上面。适当选择自己钟情的名胜古迹,到过几处就好了,现在同质化的旅游景点太多了。
读完本人的问答,希望旅游达人别先骂人;你先回家数数钱袋子,再回想一下自己的旅行收获,保不定还要感谢本人及时为你“止损”!
如果你朋友圈里有一个经常性会晒各种美丽的风景照的人,你会怎么看?你会觉得他是非常的有生活情调,还是觉得单纯的不务正业,你会是觉得很羡慕这类生活,想着去与他交流,还是想着这种朋友不适合深交,因为玩心太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们也慢慢有了外出旅游的能力,只不过不同的是,有些人会把旅游当成是一种放松的方式,而有些人会把它当做是生活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乐趣,乐此不彼的攒钱旅游,再攒钱再旅游。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把旅游当做生活的意义。
对于这种把旅游当做生活意义的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很排斥,会想着远离这些旅游为生活的意义的人,因为内心某种想法会觉得他们不务正业。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发送的照片时,认为这个人只是特别喜欢装。他们认为人生就是要有责任,就是要工作就是要不停的一直忙忙忙,所谓的休闲与放松,只是退休之后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就用小付来称呼她吧,她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把旅游当做生活意义上的人,当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都在家里呆着,而她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打了一个暑假工,挣的钱当时用来走遍了我们省的大大小小各个景点。升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在说自己暑假干了什么,一个一个全部都是无聊无聊无聊,但是当听到她讲起自己的旅游生活的时候,我们都很羡慕,也很妒忌,她还写了一本日志,记录了她出去的点点滴滴,说实话,不羡慕是不正常的。
再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上学,但是我知道,她几乎走遍了我们国家的各个城市,出国看倦了世间的点点滴滴。平时在交流的时候,我可以明显的感觉的到出去见过世面的人是跟我们有区别的,她的见识,她的知识,还有她说话的方式都让我们无比的喜欢她,欣赏她。
在我看来,把旅游当做生活意义的人,他们是一群不安于现状,愿意努力去拼搏,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世界的一类人群,他们不甘于现状,所以去探索去追求,他们走过的路,他们所见过的视线和我们这样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小小世界中是不同的。
那些不待见,或者说是不喜欢把旅游当做生活意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羡慕加上妒忌吧,因为别人的生活非常精彩,他们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生活,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些不舒服。
这个问题“花小花游记”来回答。
十几年每年两三次的旅游,我已经自认为我是一个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远离你的原因大体上有这么几个:
这类人多以同事或者领导为主,由于喜欢旅游,会经常在同事面前提到旅游中的一些感受,也会经常做旅游攻略,更喜欢在朋友圈发布旅游拍的图片。而你的职业又不是旅游方面的,会让同事或者领导有一种这人是不是不靠谱的感觉,有了工作上的事情就会交给别人去做,会把你晾在一边。
毕竟大多数人不是穷游,旅游花销也是很大的,一年拿出两三万元出去旅游,对工薪阶层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吃力的。而你经常在朋友圈晒旅游图片,总感觉这人是不是“拆迁户”呀?还是和这人少来往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慢慢的会各自有各自的圈子,人家喜欢安静地读书、喜欢在家里自己做美食,而你却喜欢满世界疯跑,共同话题变少了,也会慢慢淡出朋友圈。
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不断学习,见识越来越丰富,品味越来越高。朋友圈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自认为品味不如你的人,也就很少互动了。随着你格局的提升,你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结识了更多的朋友们。就会互相远离,并不是单方面的远离。
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苟富贵勿相忘”的,也是“不抛弃,不放弃”的。那些酒肉朋友、知面不交心的朋友、为利益挤破脑袋而来的朋友,都不是真朋友,因为喜欢旅游而离开的人,不是真朋友。
试试看,当你因为旅游而到了朋友所在的地区,已经告知对方了,对方是热情接待还是避而远之。当你因为缺钱,向通讯录里50个人发出借钱的短信,有多少人慷慨解囊,为你来解燃眉之急。当你有了成绩有了收获,和朋友分享,有几个人能与你一起庆祝。当你家里有危重病人,而你又不在身边,有多人能替你照顾家人。不试不知道,一试见分晓。
见面打个招呼、节假日发个短信问候,并不一定是朋友。唯有在患难之中,才能看出谁是朋友。这是一个人性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是旅游的朋友,是否因为旅游而离开你的朋友。
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视角,对生活的、对工作、对人性、对未来,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对待旅游的认识也会不同。适合自己的,就是自己想要的最好答案。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父母一辈子不容易,拉扯我们长大,送我们读书、工作,如今到了回报的时候了,利用空闲时间,陪父母说说话、到处走走,弥补一下他们从前的缺失,只要父母高兴,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平时大家为了工作忙忙碌碌,为了生存拼命赚钱,适当的放松一下,也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生活应该一张一弛,不能永远绷紧这根弦,一旦长期绷紧,就容易出问题。
通过旅游,了解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应该是挂在喜欢旅游的人嘴上的口头禅。而实际上也是如此。
旅游并不仅仅是游山玩水,旅途中随时都有意外发生,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无人区生存,如何培养自立自强,都可以通过旅游来实现。
我觉得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以旅游为名,到处打卡,只为了发朋友圈,各种晒炫。这种人要远离,因为她不会给你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我就有一位好朋友,喜欢到处旅游,每到一处景点就会发各种自拍照、美食照,一波又一波的刷屏,一个景点都可以发好几波,每天的朋友圈几乎都被她霸屏了。
如果发的是美景照,对我旅游有参考价值意义,这样的朋友圈我会很乐意去欣赏,但是跟我毫无关系的,刚开始还会去看看,后来就觉得特别无聊,最终还是选择了屏蔽。
还有一种就是真正喜欢旅游的人,他们的见识与阅历是值得我们欣赏与学习的!
在旅游的路上,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通晓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什么时候去旅游,怎样去才最合适,所以我不但不会远离,还会向他们请教一些旅游攻略。
事情没有绝对,不是所有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都是只会玩,不务正业的人,只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罢了。
古有亲贤臣,远小人,今亦如此!亲“贤”远“闲”!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第三年,单位的财务大姐热心的给介绍了个对象,周末相亲时,看电影、逛街、吃饭所有流程都正常进行,然而就在车上他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而我回答:“买个房车四海为家”后,原本看似圆满的约会竟成了“永别”,后来从财务大姐处得知:人们特别是女人最渴望的就是稳定的生活,比如买房子、买车子、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孩子上大学......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对于目前的国人来说,以旅游为生活意义在周围人看来,还是有些“不务正业”的感觉,150平的复式高层,30万的进口轿车和收入不菲的老公,远比环游世界回归初心重要的多。因此现在谁要跟朋友说“我要以旅游为生活意义”,最后换来的就只有疏远,甚至是渐渐淡漠绝交。同时,你的家人也会极力的反对你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远离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的主要原因。
以旅游为生活意义和现状的人,初看让人艳羡木易,似乎这种生活方式是所有人追求的,但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把旅游当生活的人,大多数都是慢性子或者内向的朋友,再就是清心寡欲,同时厌倦了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生活,从而追求平淡自然的理想生活。另外这些人拥有强大的毅力、耐力与永恒平和的心态。这一点在这个诱惑弥漫的时代,大多数人难以自律。如果条件不允许,他们可以一年不吃肉,也要在雪山脚下用雪洗澡,他们可以在冰湖边住上几个月,而不觉得枯燥无味,他们甚至可饱受没有网络,用纸笔记录旅途,然后将照片通过邮车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信念如此强大的人,一旦成为你的朋友,等待你就只有一个结果:被其影响甚至改变。
量力而行是许多人不愿面对,却难以视而不见的现实问题。对于那些热爱甚至迷恋旅游的人来说,不管是灵魂还是肉体,只要有一个能在路上就行。可现实往往是,自己的存款绝大多数用在了旅游的话费上。而现在更是想改变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把旅游作为自己日常的生活方式。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开始之前记得问问自己,或者从内而外的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你,真的具备这种能力和条件吗”?所以这一条我要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这类人,其实一年200天都在路上的我,有时也会面对这种情况,比如时间不够却还要完成计划,就会选择有风险的路线,从而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对那些辞职甚至变卖财产去旅行的人,虽然栋哥很佩服,但却冰不很认同。
我本人有一定的强迫症,从小时候到现在这种性格就一直跟随着我,比如外出旅行换了床,头一晚的我铁定无法安睡,还有就是洗漱间的口碑和牙刷一定要摆放整齐。有人却说我这是好习惯,也有人说我的自律性很强,好吧,这一条我们就从自律和节制来说,也许一开始你并没有这种性格,但随着你讲旅游生活化,你就会整日埋头于行程的规划以及执行,甚至选择高速还是国道,最终都会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平常生活的那些杂乱无章,或毫无秩序的习惯会让你嗤之以鼻。慢慢的你的朋友、同事会嫌你事儿多,最后你也会要求家人按照你的标准来生活。在你看来这样也许并没什么,然而对他人确是十分厌恶的,用那句老话来诠释再合适不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这种生活方式和意义适合你,但不一定适合你身边的人,那么更不要愚蠢的想要改变别人。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远离以旅游为意义的朋友。
这只是攀比心理作祟的言论。怎样对待旅游,是每个人对于自身生活方式选择的自由,而我是这样的……
为什么要远离,其实那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心理在作祟。
我本身就是一个旅游从业者,工作之一就要研究旅游这种消费方式的特点。毫无疑问,和其它生活消费方式相比,旅游是一种低频次的消费方式。原因很直接,旅游需要有钱、有闲!
虽然不是说每种旅游都要花费很多钱、很多时间,但付出钱和时间却是必须的。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旅游被定义为一种生活的“奢侈品”,而旅游消费也就被赋予了可攀比的意味。
你有这样的潜意识观念吗:
经常旅游的人,必定很有钱。
经常晒旅游的人,就是在炫耀……
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暗藏着比较的意识,旅游仿佛和奢侈品、包包、汽车、工作、甚至是孩子一样,成为常人暗自一拼高下的方式。经常出去旅游,证明这个人有钱有闲,小日子过得好;不去的,那就没混得那么好了。
说到底,认为要“远离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其实就是想远离攀比。说得好听,那是不攀比、自娱自乐。但探索深层心理活动,如果不是有这个攀比意识的人,又怎么会觉醒到这是一次攀比和较量?
所以,我认为反而是很介意和比较的人,才会有这种说法。
这是一个生活态度和看法的问题,一千个人可以有一千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所以是否“以旅游为生活意义”,本身并没有对错。
像我,就是一个以旅游为生活意义之一的人。我就是喜欢旅游,我愿意、且没有伤天害理,能怎么着?
我喜欢旅游的程度,可以让我选择从事旅游业,并且一下就坚守十多年;可以让我把所有的休闲时间和辛苦赚来、且能灵活调用的钱都用在旅游上;也可以为了喜欢旅游而奋笔疾书,把旅程中积累的经验、发生的有趣故事、辛苦搜集来并通过自身实战经验优化的攻略,都与大家分享。这就是我喜欢旅游的态度。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和我相同的纯粹想法。也许真的有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人,同时也很zuo,把旅游作为一个显耀的手段。对于此,我的态度是,容纳别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不批判、不赞同、不奉承。
那么着迷旅游,我是经历了什么才至于这样呢?
小时候,旅游是父母给我的生活;长大以后,旅游就是我寻找生活趣味的途径。
喜欢上旅游的历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恰好我父母也是十分喜欢旅游的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中国大陆并没有成型的旅游概念,旅游团也是一个小众而新鲜的事物。就从那时起,作为祖国南大门的广东,最早出了一些旅行社,通过莲花山1天游这类的短平快周边游产品,在把旅游推向广大市民,并往日常化消费的方向上推广。
当时还相当年轻的父母,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新鲜事物有莫名的兴趣。于是,就从这些周边游开始,带我走上了旅游的路。我还记得跟着早期的旅游团队,去过莲花山,到过当时刚开发旅游的河源万绿湖……兴趣也是这样从小培养出来的。
长大成人以后,旅游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平常而紧张的工作过后,总会觉得人是麻木的。但只要休假出发,即使路上是攀山涉水的劳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以后,才能发出对生活不一样的感悟。
旅游成为工作以后,历次的出差经历,除了让我开阔眼界、认识更多的人以外,最重要的是给我强大的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现在,当我能从容面对游客在法国餐厅被偷钱包、在泰国海关处发现护照遗失……种种情况,这都是旅程给人炼造的能力。
最后,我想更正大家的一点错觉:经常旅游的人,并非都是有钱有闲。我虽然经常旅游,但也得每天十多小时地忙碌于本职工作,挣着一份普通的薪金。能不断出去旅游,只是我把消费重点和休闲时间都调到旅游这个兴趣上,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免费的旅游”,去实现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当然,还有家人的认同和包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旅行是一种生活调剂方式,而不能算主食。以旅游为生活意义,就是把零食当主食了。
旅游是行走在路上。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家富路”。意思就是在家过日子需要打算着过,一旦出远门,就要多预备点钱财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在路上的旅游是会有很多突发情况的。
所以旅游需要更多的经济条件来支撑。
但生活不只是远方和诗,生活里更多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人认为这些是苟且,但个人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旅游需要的花费真的是很大。吃住行玩,没有一样不需要金钱来支撑。这也成就了每次黄金周动辄多少亿的经济数据。
但除了冒险家和旅行家,绝大多数人还是在既定的轨道里运行生活。之前有个段子,说九月的工资贡献给了十一,所以月光。
上车睡觉,下车打卡。拍照购物,到此一游。
我见过太多的这样去旅行的人。到了目的地,住星级酒店,拍照打卡,自驾或者打车,购物,到此一游......其实一个地方真正的人文却是没有感受到的。
当然还有亲子游。
我是个有孩子的人,也一直遵循着“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自从孩子1岁开始,有空就带着她到处走走看看。后来我发现,其实对于小小孩来说,三亚的沙滩和门前的小沙堆其实没有区别。
旅行的真正意义是沉淀下来去感受一座城市的文化,在小巷、茶馆里去品味它的前世今生,在一个个传说中寻找它的历史。
而我在人潮拥挤的景点见过为与标志物拍照打架的,见过太多走马观花看一眼的旅行者。他们旅行的意义仅仅只是“到此一游”,只是朋友圈里的一个某地定位。
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以旅游为生活意义的。
生活的真正意思是发现和创造。每个人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一直在路上,那是旅行家和冒险家的意义。
真正成熟的人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工作上的责任和家庭里的责任,而不是永远都在的远方。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有这种想法,但是我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说这话的人本身不喜欢旅游或对旅游存在偏见。有人认为旅游没什么意思,又累又费钱,有人认为旅游浪费时间精力,他们大多都是觉得旅游是“到此一游”;
2.说这话的人没条件旅游,但是却羡慕能旅游的人;大部分人觉得旅游只适合有钱又有闲的人,而兼具这两者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忙于工作的状态,看到天天旅游的人自然羡慕不已,可能导致对工作失去热情;
3.说这话的人本身不喜欢旅游,但是身边却存在很爱旅游的人。比如不喜欢旅游的父母,碰到天天在外旅游的子女,想见而不能见,还要担心安全问题;比如不喜欢旅游的丈夫碰到热爱旅游的妻子,等等。
4.理性角度来讲,旅游是大部分人的爱好之一,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人人以旅游为生活意义,那社会可能很难有大的进步;
5.真正的旅游很容易让人上瘾。如果不把旅游当成拍照打卡,到此一游的事情,而是打开心扉用心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那么旅游是一件很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可能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停下脚步。
最后,对于是否需要远离,应该理性看待。旅游确实是有很多好处,可以增长见识,放松心情,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应该把他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剂,而不是生活的意义。
只有一个怀揣着漂泊心的人,才会以旅游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寄情山水,浪迹天涯,牵绊太多的人,无法同这种心灵契合。同样,没有漂泊心的人是无法很好的评述以这种生活意义为人生的人的。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种是在路上的人,一种是回了家的人。首先我们说回了家的人,这类人占社会群体的主流,因为他们在家庭、事业、感情等方面获得了足够的人生归属,这些事情是他一生最好的牵绊,旅游只是为了给现有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他们的心灵如同刚成熟的水蜜桃一样饱满多汁,不再在乎旅途是给他带来什么意义,旅行就是生活的佐料。他们只在乎风景给感官带来的冲击,只在乎走出去再完美的走回来这个过程,当行程结束,把美美的照片分享给身边的人,多么美满的事情,不仅自己享受了,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这就是回家的人,他无论走出八千里路,环游世界多少洲,带来多少的阅历和美好的经历,一切都是以身边的人为中心的,他把他的经历、他带回来的东西、美美的照片分享给身边的人,享受这份荣耀,并稳固和酝酿他下一次出行的计划。身边的人让他找到了归属感,就像回到温馨的家里一样,只有他们在,旅游才有意义,不然没有人会成为观众。他们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主体,在路上的人才是我们的主角,他们是属于一直在路上,一直在看风景,一直在行走,一直在寻找的人。每一个动人的景致带来的心灵的悸动,心理的感动,感官的冲击,就是我们这些在路上的人所要寻找的归属感。是的,他们的心灵因为感情、事业、家庭的牵绊太少,这种太少不是没有经历过,而是经历了不积极的影响,或者痛苦的事情,或者其他意外情况,让心灵如同建立条件反射一般,开启了自我保护功能。在对这些事情设置防火墙以后,旅游的经历,沿途的风景,开始慢慢的走入他们的心里。我们的心灵就如同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小舟一样,会有风浪,会遇到危机,也会迷航,但是总有各种现实的存在给我们心灵停歇的港湾。有很多把旅游当做终极意义的人,最终又把心灵的小船停靠在了感情、事业、家庭的港湾。有些出走之后,始终是少年,用脚丈量天地,让心停靠在天地山水之间。如此而已。综上,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属于哪一类人,然后我们才能决定走进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心灵才能在停泊的港湾少走弯路。
二、男朋友对你朋友圈屏蔽***然后又对你开放是一种什么心理
爱情友情婚姻,关注(微信公众号):xueta23
01
朋友:
“你知道吗,柴颜的最近的身材好棒啊!”
“她的生活肯定很滋润,估计过得不错。”
“真看不出来。”
我:
“怎么说?”
“最近她到三亚旅游了,发了一组写真超性感。你没看她朋友圈吗?
我确实没看到,可能是最近工作忙吧。我又去重新翻了她的朋友圈!从头一条翻到底,就是没发现有海边,三亚的踪影。
我始终不相信啊,她是我发小,怎么会不让我看见呢?不可能对我屏蔽啊。
我又找了那几个好友确认这条朋友圈她是不是删掉了。
答案都是,没有!
我的意识告诉我,难道我做错什么得罪她了?也没有啊,我对她的朋友圈几乎都经常点赞,偶尔评论下,评论的内容也都是赞美的呀。况且,我也没做代购,叫人家买东西之类的。
02
后来,我找了姐聊天,她说,你发小是个怎么样的人?
“挺踏实的,很文静,不爱说话,平时挺内敛的,人很好。”
姐说,那不就对了,内敛,问题就出在这!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先问你个问题,如果,你看到这组照片第一反应是什么?”
“有点接受不了。”说出来这句话我突然就明白了。
其实,她不是不把你当朋友,她只是觉得了解你,现阶段的状态不适合让你知道。
她也肯定知道从小和她一起玩,读到高中的我肯定也接受不了她的改变。甚至于我看到这组照片可能会怀疑我认识的人完全变了个样。
但即便是这样,她发出来我还是会给她点赞的。这就是社会交际圈开始不同我们都会有的改变。
03
换做是我,突然做了一些改变,肯定也是会屏蔽一些人的。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屏蔽会对你的改变行为指指点点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有好的谈吐修养,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这种差异就会导致你发了这组照片,所有人可见。既会看到赞美的评论,又会看到质疑的评论。如果自己能接受得了,那就没问题。
但是大部分人其实是很难接受的,那么只有一种做法最舒服!就是避免,屏蔽不适合看到的人。
你不能说屏蔽你的人不了解你,他只是了解你的程度一直停留在过去。
04
第二个原因:你和他只是工作伙伴。因为工作和生活的性质是不同的。很多人不喜欢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平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办公室里牵扯太多的关系和利益。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对你屏蔽,她们只是想拥有自己工作以外的安静生活。
如果你觉得他不把你当朋友,可能这种是真的存在。但我们都不必感到失落,因为人的本身就是这样,你也难免会有这种做法。
05
遇到这两种情况,别去问为什么,也别再想你得罪了他什么。如果真得罪了,她会拉黑你,而不是朋友圈只对你屏蔽部分。
朋友圈拉黑你,是一种极致的厌恶。而对你屏蔽,可能有她自身的原因夹杂着了解你的性格。这条朋友圈既然她对你屏蔽了,换位思考下,你就觉得这其实是对你好的一种做法。
亲爱的朋友记得关注我的头条号:学女也(可直接点击下方关注)。
小编期待亲们的评价和转发哦。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