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重点村评定(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标准)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文旅融合,指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目前正处创意创新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游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意阶段4个阶段。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作为两部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并明确星级创建工作由分会承担。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休闲农业处合署办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4〕4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休闲农业分会坚持“农旅结合”,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标准评分内容分为带动“三农”发展及生产经营状况、基础硬件条件、管理和服务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安全与公共卫生条件等5大项,其中带动“三农”的基本条件位居首位,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使创建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按照得分情况,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颁牌。
截至2020年11月20日,我国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共计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从星级分布来看,我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四星级和三星级。同时,从认定时间来看,近两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认定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仅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的认定数量差距大幅减少,说明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区域分布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浙江省在示范县数量中排名第一,拥有24个;福建省和山东省拥有33个示范点,并列第一。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其中湖南、安徽吉林为前三甲,分别认定19家、15家和17家。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开始公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98家,其中新疆地区共有重点村56个,排名第一。
万亿规模市场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9年中国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73万亿元,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整个旅游业接待人数60.06亿次,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2亿人次。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占国内总旅游人数的53.28%,而营业收入仅占比14.83%。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行业的收入平均复合增速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速,说明未来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进入提质提量提价的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乡村旅游的三要素
2、地利
①行、游方面:乡村旅游一般离城市较远,较偏僻,交通不便,则景区可进入性较差。
旅游交通主要包括:可进入性状况,交通设施是否完善,进出是否便捷;是否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是否平整坚实、绿化美观或水域畅通、清洁。标志规范、醒目、美观;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是否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路面特色是否突出,航道水体是否清澈;乡村内是否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而一个景区的可进入性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对于乡村的主干道来说,要求硬化,铺设水泥或柏油路面;对于村落的支路和小路,要求软化,采用土路、石板、鹅卵石铺设,增强乡村泥土、原始自然气息。主干道两边,要种植紫薇、葡萄、瓜果等花木,既可绿化村道,又可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撑起绿荫。当然乡村的河道、池塘也要治理维护。乡村要及时疏浚河塘,清理淤泥、驳坎护绿、水源换洗,保持河道溪沟的水流通畅、水质清澈、水土养护、植被丰茂。
②吃、住方面,大多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为主。
所以,乡村环境以宁静安详为宜。一要搬迁噪音大、粉尘多、排污量大的工厂和加工场;二要限止大货车进入村落,保护道路路基,减少噪音,减少尾气排放;三要减少光污染。比如幕墙玻璃的反光,刺激视觉,又如,夜景亮灯,搞得灯火辉煌,失去乡村“夜晚”星光闪闪、萤火点点的魅力和意境;四要去除视觉污染,如农户房顶的电视接收塔。
民居样式。一般以简洁、朴素、明快、大方为基调,样式不拘一格,有明清的白墙黑瓦式的,也可以欧美红墙黄瓦的别墅式。民居的高度应有限制,不需要存在高楼大厦,一般以2至3层为宜;房屋体量不宜过大,以平实稳重为佳。民居围墙,应以通透见绿为原则,保持与外界自然的相连和相通,便于借景造势。
③娱、购方面,娱乐设施较少,购物一般为乡村特产。
要改变娱乐设施缺乏的状况,可以在自家的院前屋后,种植和培育竹子、紫薇、桂花、香樟、葡萄、枇杷等观赏性花木和果树,或是养育金鱼、猫狗等动物,饲养鸡鸭鱼鹅,突出乡村野趣;另外要精心经营自留地,种植应时的蔬菜瓜果,一便于为游客提供新鲜的蔬菜;二为游客可以提供劳动体验的机会;
当然,除了旧有的娱乐项目,比如打牌、垂钓等等。还可以设立农事劳动、自主餐饮、歌舞娱乐、观赏花木、参加集市、夜听社戏、登山越野、捕鱼划舟等经营服务项目。同时,还可以因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增设服务项目,使得各类不同年龄的游客都能参与乡村活动,大家均有乐趣。比如,对于老年游客,可以设立乡村养生服务项目;针对妇女游客,农家可以增加编织丝巾、绣花等女红服务;针对儿童天性好动、顽皮的特点,可以提供转陀螺、滚铁圈、飞纸片、掷弹子等项目。
一个景区最重要的就是品牌服务,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因此,确立四时经营主题和亮点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横向来说,丰富经营内容,使得旅游产品饱满、生动;从纵向来看,确立四时的经营亮点,使得旅游产品循环、应时,有新意。乡村旅游一年四季的经营亮点和专题,一定要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而确定。比如:春天,组织乡村闹春、踏青祭祖等相关活动;夏季,以消暑纳凉为主题,组织乡村度夏;秋天,宜组织中秋赏桂、农事体验(如收割稻谷、播种麦子等);冬天,组织备年货、过冬至、赏雪景、度除夕、迎新年等活动。通过确立四时的经营亮点,延伸乡村旅游产品链,丰富旅游产品内涵,由此展示乡村农耕文化,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3、人和
旅游是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冲撞与交汇的窗口,旅游地文化向外来文化趋同问题在乡村旅游地尤其突出。
现代文明已发展到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代,与传统落后的农耕文化相比,都市文化无疑具有难以比拟的先进性。与此同时,被紧张的都市生活包围的人们空前的渴望亲近乡土。这是一种都市旅游者追求的生存质量,又是一种生活时尚,正是这种人类的双重需求,城市和乡村都找到了自己需要获取的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
而被都市旅游者青睐的乡村旅游区域,多是比较封闭、落后的农村。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土地的稀缺促使都市居民不断向外扩散,城市中的商店、医院、学校、住宅等也相应扩展,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也不断建设和完善。乡村旅游地就不断被城市景观所吞噬,农田被城市建筑物占领,乡村民居建筑式样、街道接受了城市的形式,乡村的聚落景观、田园风光逐渐消失,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不断下降,乡村旅游的“硬件”吸引物就逐渐地不复存在了。二是,城乡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其结果是城市生活的价值观念、城市的文化对乡村原有的乡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乡土文化逐渐被渗透和侵蚀。同时,城市游客的增多和与农户的频繁交流也加剧了乡土文化的消融。乡村农民的服饰文化、乡村民俗、农耕文化逐渐被削弱,乡土文化就在城市文化的渗透中逐渐被异化了。乡村旅游的“软件”吸引物也丧失了吸引游客的魅力,慢慢变得暗淡无光了。
综上所述,城乡差别是现代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差别巨大,都市文明对处于农耕文化保留区的农民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性和影响力,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会通过主客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城乡差别的缩小乃至消失。一旦农民放弃特色浓郁的农耕文化“据点”而向都市文化“投降”,则乡村旅游赖以依托的文化资源必将流失,乡村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将丧失了。
因此现代乡村旅游想脱离现代文化遁入传统的农耕文化那是不可能的,但一味的引入现代文化符号,任其充斥于乡村旅游之中,也会失去都市旅游者所追寻的乡土气息。所以,要让乡村旅游不断发展,必须不排拒、不盲从,主动吸收“他文化”来营养农耕文化,用“他山之石”来攻“我山之玉”,改善农耕文化的落后部分,保留并完善农耕文化的精华,使现代文化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和谐相融地展现在乡村旅游的画卷之上。
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标准
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好等。
1、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观赏游憩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有自然或人文的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特色突出,吸引力强。
2、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保护较好。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较好,严格规划建设管控,保持传统村落原有肌理,延续传统空间格局,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建筑风貌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
3、乡村民宿发展较好。能够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乡村民宿,注重创意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民宿产品能够在特色餐饮、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满足游客需要,综合带动效应明显。
4、旅游产品体系成熟、质量较高。已开发出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或文创产品等具有独特风格的成熟旅游产品。能够结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条件,创造性地开发旅游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村内游览路线布局合理、顺畅,标识标牌系统相对完善。有信息咨询、智慧旅游、旅游投诉、宣传展示、游客游憩、便民服务等游客服务设施。村内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够满足需求,标识醒目美观,环境干净卫生。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农民精神风貌较好,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6、就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